教授风采
--------------------------------------------------------------------------------
教授:陈在铁

陈在铁,男,1967年5月生,教授,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学历(1985-1990)、学士学位,河海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2003-2007)、博士学位,在职力学博士后。现任学院科研处处长,兼任江苏省高校首届力学、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编教材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省高校"十二五"规划重点教材、省高校立项建设精品教材各1部;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排名1、2),曾获江苏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发表教研与学术论文40多篇;被省教育厅、人社厅等6部门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
教授:缪建成

缪建成,男,1968年1月生,教授,工学博士,现任动力工程系主任,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示范性校内机电生产型实训基地负责人,院教学名师,院专业带头人,苏州市机械工程学会专家库成员,张家港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机械CAD/CAM和机械动力学的研究,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张家港市十大杰出青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211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了南京第十四研究所军工预研项目的工作。
近年来主持的项目还有:上海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实验装备建设项目四项、上海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一项、上海交大军工合作研发项目一项,张家港市企业横向合作项目三项,指导了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参与了校内科研项目及企业横向课题各一项并获得张家港市技术创新奖。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检索6篇,EI检索4篇,INSPEC检索1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授权2项)。
科研获奖情况: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进展项目奖一次,张家港技术创新三等奖一次,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张家港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一次。
--------------------------------------------------------------------------------
教授:张峰

张峰,男,1971年7月生,教授,现任学院教务处处长。199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专业, 2002年获苏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获苏州大学纺织工程博士学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张家港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化工专家组组长;苏州市染整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会理事。曾获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创业型领军人才,院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担任《纺织应用化学》、《染整技术》、《纺织新材料与生态纺织品》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工作;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染料化学》一部,并获部委级优秀教材;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染整技术》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点的建设工作。
科研方面,目前主要从事纤维的功能化改性、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绿色染整技术和清洁化生产技术研究等。近五年来累计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 6篇,ISTP 2篇,EI 1篇,一篇论文获张家港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交流相关论文。主持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一项(编号:CX07B_151z),第二主持江苏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一项(编号:08KJA540001);第二主持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一项(编号:20060301);主持张家港市科技孵化项目一项(编号:ZFH1004),主持张家港市创业型领军人才资助项目一项(2010年);主持校企合作项目“NL-001型静电纺纳米纤维小样机”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有四项已授权(纳米银水溶液的制备方法,ZL.200810122606.7;一种超支化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助剂,ZL.200710020794.8;纳米银抗菌纺织品的整理方法,ZL.200810122607.1;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季铵盐及其制备方法,ZL.200710191878.8))。其中发明专利“一种超支化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助剂”已正式与张家港新芳集团签约,授权使用五年。
--------------------------------------------------------------------------------
教授:倪春锋

倪春锋,男,教授,1969年3月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2002年获江南大学硕士学位,现任纺织工程系主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委员,张家港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负责人、江苏省特色专业验收建设负责人、院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校企合作教材《机织工程》、参编部委级专业工具书《棉织手册》。曾获全国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院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纺织面料开发、超短纤维高支精梳纯纺生产技术研究等。近年来累计发表论文23篇,获全国毛纺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等多篇。主持教育部纺织服装教指委教改课题和江苏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各一项,主持校企横向课题和企业研发项目各一项(张家港科技局),第一负责人主持"特种动物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第一主持人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家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
教授:鲁怀敏

鲁怀敏,1968年11月生,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高级工程师。1990年东北大学机械二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99年东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1990年-2004年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历任检修调度、金加工调度、研发工程师、设备技术主管。2004年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冶金传热分析、机械设计、结构有限元分析等。2008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8-2009年作为负责人完成1项由马钢和安徽工业大学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子项目《小H型钢控制冷却系统及工艺开发研究》、2007-2008年完成1项张家港市科技攻关项目《电容器引线焊接机的研制》获张家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2013年完成1项南钢技改课题《圆盘剪剪切能力开发研究》;2013-2016年带领团队承担了江苏华东锂电研究院模组部的全部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0KWh电堆的设计研发》和军工项目《光热发电电站的设计开发》以及其他6项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到帐100多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表科研论文13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6篇。先后获得2008年度和2013年度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
教授:王汉荣

王汉荣,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教授、高级物流师、院专业带头人。198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专业,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专业学习研究生主要课程。2008-2020年任经济管理系主任,江苏省财经商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家港市新一代企业家商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商务数据分析、财务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江苏省高职高专“十二五”重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苏州市优秀新专业(物流管理)建设项目负责人。主持省教改重点课题1项、主持或主要参与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3项、主持苏州市教改课题1项、张家港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3项、企业横向合作课题2项。先后荣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苏州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1)、院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1)、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1)。主持院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荣获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微课竞赛二等奖1项。荣获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第1指导老师)、江苏省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1项(第2指导老师)、三等奖2项、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30多篇。
--------------------------------------------------------------------------------
教授:于 勤

于勤,男,1979年11月生,教授,2016年获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纺织工程系副主任。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先进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劳动模范。
教学研究:负责《机织技术》、《纺织专业英语》、《织物结构与设计》等课程教学,获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次、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2次、省信息化教学先进个人1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主持省高水平骨干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主持国家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资源库子项目《纺纱设备维护》课程建设、省在线开放课程《机织物结构设计》建设,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苏州市优秀新课程《织物结构与设计》建设。
科学研究:主攻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研指导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苏州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
社会兼职:教育部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第十一届棉织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市纺织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江苏中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