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星期日22:01:4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组织人事处

人才队伍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人才队伍 >> 正文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日期: 2021-03-2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陈在铁

陈在铁,男,1967年5月生,三级教授,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首批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学历(1985-1990)、学士学位,河海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2003-2007)、博士学位,在职力学博士后(出站)。现任科研处处长,兼任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省高校力学、土建类教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2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项,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2项(排名第二、第四)、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第一作者发表CSSCI 、EI等核心期刊论文10多篇。第一、第二完成人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2项、获苏州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各1项;第三完成人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奖励办批准设立的全国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第一完成人获张家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主编教材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部、入选省高校重点教材3部;获省高职院校教师微课比赛一等奖、省高校青年力学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特等奖。被省教育厅、人社厅等6部门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倪春锋

倪春锋,男,1969年3月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2002年获江南大学硕士学位,现任纺织工程系主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委员,张家港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负责人、江苏省特色专业验收建设负责人、院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校企合作教材《机织工程》、参编部委级专业工具书《棉织手册》。曾获全国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院专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纺织面料开发、超短纤维高支精梳纯纺生产技术研究等。近年来累计发表论文23篇,获全国毛纺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等多篇。主持教育部纺织服装教指委教改课题和江苏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各一项,主持校企横向课题和企业研发项目各一项(张家港科技局),第一负责人主持"特种动物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第一主持人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张家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鲁怀敏

鲁怀敏,1968年11月生,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高级工程师。1990年东北大学机械二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99年东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1990年-2004年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历任检修调度、金加工调度、研发工程师、设备技术主管。2004年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冶金传热分析、机械设计、结构有限元分析等。2012年获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6年获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2018年作为负责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获评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对象,2018年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负责人成功申报江苏省骨干专业建设点,2018年主持成功申报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18年主持的项目《大容量三元锂电池成组技术研发》获评苏州市高职高专院校优秀科技服务贡献项目。2008-2009年作为负责人完成1项由马钢和安徽工业大学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子项目《小H型钢控制冷却系统及工艺开发研究》、2007-2008年完成1项张家港市科技攻关项目《电容器引线焊接机的研制》获张家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2013年完成1项南钢技改课题《圆盘剪剪切能力开发研究》;2013-2016年带领团队承担了江苏华东锂电研究院模组部的全部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0KWh电堆的设计研发》和军工项目《光热发电电站的设计开发》以及其他6项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到帐100多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表科研论文19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7篇。先后获得2008年度和2013年度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17年当选为张家港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峰

张峰,男,1971年7月出生,2016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学院教务处处长。全国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兼任张家港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化工专家组组长。主要担任《纺织应用化学》、《染整技术》、《纺织新材料与生态纺织品》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染料化学》一部,副主编国家“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实用纺织英语》一部,为张家港市化工企业编写《化工企业员工安全读本》一部。

长期致力于纤维的功能化改性、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延伸产品的应用推广研究,在含银抗菌敷料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持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研江苏省高校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研究成果在Cellulose、Fibers & Polymers等杂志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篇;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含银抗菌溶液》(HG/T 4317-2012)的制定;拥有含银抗菌溶液、载银活性炭纤维、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等中国授权发明专利8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曾获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家港市“十大杰出青年”、张家港市“创业型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缪建成

缪建成,男,1968年1月生,教授,工学博士,现任动力工程系主任,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示范性校内机电生产型实训基地负责人,院教学名师,院专业带头人,苏州市机械工程学会专家库成员,张家港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机械CAD/CAM和机械动力学的研究,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张家港市十大杰出青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211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了南京第十四研究所军工预研项目的工作。

近年来主持的项目还有:上海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实验装备建设项目四项、上海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一项、上海交大军工合作研发项目一项,张家港市企业横向合作项目三项,指导了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参与了校内科研项目及企业横向课题各一项并获得张家港市技术创新奖。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检索6篇,EI检索4篇,INSPEC检索1篇),申报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授权2项)。

科研获奖情况: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进展项目奖一次,张家港技术创新三等奖一次,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张家港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一次。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王艳辉

王艳辉,女,1962年11月生, 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2002年获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6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多项省级成果:负责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研项目2005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的《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2004年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主持的“新型版辊磨床动态优化设计与CAD”项目获2005年张家港市技术创新三等奖;参与的项目“电容器铝壳毛坯(铝圆片)高速封闭无切屑冷镦工艺及带镶硬质合金模具的冷镦机”课题,200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专利有两项。作为团队带头人之一“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2010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赵海兰

赵海兰,女,1970年7月生,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2003年获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多次在讲课比赛中分获各等奖,多次获得张家港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跨世纪人才,2003年荣获张家港市劳动模范,多次获张家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奖。

从2000年起,先后在国内各种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先后在院内做了两次有关单片机方面的学术报告。.第一批率先进行专业拓展研究,和机电老师一道研制出八层PLC八层教学电梯模型;后来用在学院学生的课程设计当中效果良好。先后有两篇学术论文分获张家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1年申报的《嵌入式单片机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科研项目荣获2002年度张家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成为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改项目。2002年和企业一道开发《智能型电机节电系统》,并于2005年投产。该项目于2005年获张家港市科技创新三等奖。与企业合作,率领课题组成员研制与开发的《无线智能型全自动路灯照明节电系统》在 2006年获张家港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2007年江苏招标项目中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目前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19737。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许礼捷

许礼捷,男,1972年7月生,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张家港市计算机学会理事、张家港市电子学会会员。199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7年获东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在苏州大学先进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苏州品牌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带头人,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优秀教学团队; 2014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获张家港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近五年先后主持和参与江苏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建设项目。获得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近五年先后主编出版“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主编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本,主持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持完成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优秀新课程1门。主持和参与多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级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软件著作权1项。作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主持多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持参与完成近十个企业横向项目,承担张家港市软件人才岗前培训、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服务。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王治华

王治华,男,1969年2月生,基础科学系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专业,2004年获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先后二次在院讲课比赛中获奖,荣获院优秀共产党员、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张家港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结合科研工作,积极撰写了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近年来,在国家级核心科技期刊《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等一些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一篇论文获张家港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9年获得第一届“高校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周洪斌

周洪斌,男,1981年1月生,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系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 2003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年获苏州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14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已出版教材5部,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荣获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省微课比赛二等奖、省技能大赛二等奖、苏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张家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张家港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或参与多个计算机软件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申请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多次担任软件企业岗前培训班讲师,受到企业高度评价;积极参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电子商务与政务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张洪尧

张洪尧,男,1978年3月生,建筑工程系副教授,现任建筑工程系副主任。200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建筑工程学士学位,2013年获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具有一级建造师、国家水利监理工程师、国家防雷设计施工工程师、省土建监理工程师等多项执业资格证书。多次在学院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被评为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张家港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获得国家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在省力学竞赛中获奖。在国内各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多项;近年来独立或参与完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40余万平方米,工程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朱红萍

朱红萍,女,1978年11月生,机械动力工程系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机械专业, 2010年获上海大学硕士学位。2012年院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14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主要担任《机械零件的识图》、《机床电器与PLC控制》、《冲压模具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工作;主编教材《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一部;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获院级精品课程,获院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指导的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012年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工程力学组三等奖;2013年"凯达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教师组冲压拉延模CAD/CAE比赛二等奖。

科研方面,2009年参与宁波思进机械有限公司的浙江省宁波市科技攻关项目“全自动冷镦机绿色优化设计”项目;2013年参与张家港富菱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的“自动络筒机配套理管机”产学研项目; 2014年主持“全自动扭弯机的研究及装备开发”产学研项目等。2012、2014年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两项。近五年来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3项。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于勤

于勤,男,1979年11月生,教授,2016年获江南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纺织工程系副主任。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先进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劳动模范。教育部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第十一届棉织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市纺织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江苏中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副主任。

主要负责纺织类专业建设,主持省高水平骨干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参与江苏省“十二·五”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群建设;主持国家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资源库子项目《纺纱设备维护》课程建设、省在线开放课程《机织物结构设计》建设、苏州市优秀新课程《织物结构与设计》建设。

主要从事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方面课程教学及教学改革研究,曾获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次、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2次、省信息化教学先进个人1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各1项。

主要主攻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研指导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苏州市人民政府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发表SCI论文2篇、 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巩家民

巩家民,男,1973年2月生,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苏州大学财务管理硕士学位,现任经济管理系实验室主任。近几年获得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3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优秀班主任2次。

教学工作: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成果显著:主持省高校哲学社会学课题1项,主持完成院级教改课题1项,指导学生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会计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参与院级精品课程建设2项,主持经济管理系省级特色专业群建设中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科研方面: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篇,2篇分别获得张家港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和优胜奖。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作,主持企业合作课题研究1项,被聘为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财务经理,兼任张家港市明宇进出口公司财务顾问,张家港市财政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讲师。

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在经管系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参与完成了会计信息化实训室、ERP实训室、港口物流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外贸综合实训室等的建设,确保实训室的正常运行,为日常实验、实训教学提供硬件支持。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金洁

金洁,女,1980年8月生,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会计学(师范)专业,2010年获江苏大学工业工程成本控制领域硕士学位。2016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先后荣获张家港市先进个人、学院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财会通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1篇论文获张家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篇论文分获张家港市财政会计学会论文评比一、二等奖;主编、参编正式出版教材3部;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课题1项,主持完成张家港市哲学社会课题2项并获优秀成果奖,主持院教育课题1项。

参加江苏省信息化教学比赛获二等奖;获得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3次;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组)获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教指委(经济类)举办的大学生会计信息化大赛获国家三等奖1次、江苏省一等奖1次;指导学生完成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项。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李志梅

李志梅,女,1979年11月生,2016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机械动力工程系副教授、实验实训室主任。2002年毕业于长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2008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曾获张家港市先进个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姑苏地区高技能重点人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本人参加全国机械行指委比赛获一等奖3项,省教育厅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获省二等奖1项,院一等奖1项。2015—2016年曾被聘为省级及国家级技能大赛裁判。

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各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2篇获张家港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3篇获张家港市哲学社会优秀成果二等奖。平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参与并出版教材5部;注重学生以及自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获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6项。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秦艳

秦艳,女,1979年5月生。2016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学士,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副教授。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EI期刊检索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2014年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第五届江苏省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重视教学改革,参编教材3部;2014年获得院级教学比赛一等奖;“液压千斤顶-四两拨千斤的奥秘”获得2015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2016年获得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先后获得“院级先进个人”、“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章勇

章勇,男,1982年9月生,讲师。201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师从中科院院士朱荻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教学工作:2015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一项,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三等奖一项,2016年参加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现场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完成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二项;教改论文获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会(数控)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篇。

科研工作:一直从事以电铸制造为手段的特种加工技术研究。参与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和航空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航空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现为《兵器装备工程学报》审稿专家。申请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何海荣

s680_何海荣照片3

何海荣,男,1977年11月生,2017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建筑工程系副教授、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主任。2000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 2013年获南京理工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曾获张家港市教育先进个人、院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各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注重学生以及自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完成《建筑结构基础》精品课程建设。2014年获得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学习,先后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张洪梅

张洪梅,女,1979年5月出生,副教授,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历(1998-2002),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2006-2009),工艺美术师、高级商业平面设计师,张家港市昆仑视觉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张家港市摄影协会会员。现任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装饰教研室教师。主持完成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25项;专业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核心三篇;主编教材3部;曾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包装设计作品银奖,招贴作品《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入选第一届德中平面设计双年展,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包装设计作品《水墨丹青.荷语江南》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多次获得我院及张家港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阮殿旭

阮殿旭,男,1983年3月生,讲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教学工作:2015年、2016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2014-2018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多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三等奖一项;2016年参加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获一等奖一项;2014/2016年指导完成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二项;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一项。

科研工作:一直从事以工业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参与并完成了国家重点实验项目、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作,参与企业合作课题研究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邓朝结

邓朝结,男,1979年10月生,机电工程系教师。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2014年获江苏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2015年获张家港市科普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获选苏州市人大代表,2017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团队核心成员),2019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教学工作: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成果显著:主持省社会哲学课题1项,苏州市级教改课题1项,院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门,主持院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门,主持院级精品课程建设1门;主编教材2本,副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多本;主要人员参与的“机械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与团队协同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获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获个人特等奖、学生团体特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首届力学创新创意竞赛获特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得江苏赛区二等奖,两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

科研方面: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2篇,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作,主持企业合作课题研究1项,参与企业合作课题研究多项,指导学生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3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费燕娜

费燕娜,女,1984年11月生,讲师。2013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荣获张家港“文明职工”称号。2019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教学工作:2016年、2018年分别荣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一等奖、实训教学赛项二等奖;2015年、2017年分别主持完成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主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2015年、2018年指导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二项;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瓦兰杯”全国纺织服装类职业院校学生纺织面料设计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常纺杯”“织布工(机织小样)”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学生组三等奖。在省级期刊发表多篇教改论文。

科研工作:长期从事纺织品设计、纺织新材料的研究。2019年主持立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2017年主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指导性项目一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十余篇科研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荣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论文二等奖、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邵旦

邵旦,女,1982年3月生,讲师。2021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3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英语专业,2010年获上海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硕士学位。曾获张家港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学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省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赛区)获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英语写作大赛(江苏赛区)获三等奖2项;本人参加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获二等奖1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获二等奖1项,学院教师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江苏省赛区(高职组)获二等奖1项。

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1项、院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江苏省哲社课题1项、苏州高等职业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平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主持院级在线开放课程1项、院级思政课程1项;注重学生以及自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项。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刘静静

刘静静,女,1987年12月生,讲师。201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21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6年参加省信息化教学比赛获二等奖;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获个人特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0年参加省工科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江苏省高校微课程比赛获一等奖。2017年参与编写省十二五规划教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机械工程力学》,主要负责书中微课制作;参与了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机械工程力学》,课程目前已在爱课程网开课运行5个学期。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项和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

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福新路1号